10月20日晚,“历史学科卓越师范生培养”研究工作室启动仪式暨“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浙籍早期共产党人的历史考察(1911-1921)”讲座于25幢303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由郑流爱老师主持,陈海峰老师主讲。
郑流爱老师首先对同学们参加“历史学科卓越师范生培养”研究工作室表示欢迎,并结合工作室的考核要求向学员再次说明了学习任务。
陈海峰老师通过问题导入,深入回顾了邵力子、俞秀松、陈望道、沈玄庐等浙籍早期共产党人“时空坐标里的历史足迹”,进而生动展现了“清末浙江青年学生”、“三大报刊”(《新青年》《觉悟》副刊和《星期评论》)作者、外国语学社青年学生三大人物群像,最后,重新审视了浙籍早期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价值选择与历史贡献,科学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总之,1911-1921年间浙籍早期共产党人的活动,是新青年们在民族危难之际从事革命事业、尤其是建党伟业的历史缩影,是革命先辈引领时代潮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扬帆起航的生动见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将个人奋斗与历史使命、时代脚步融合的重要性,使工作室的同学得到了一次务实有效的历史教育和精神洗礼。
在总结中,郑流爱老师指出,陈海峰老师是我校历史专业最早的浙江省卓越师范技能一等奖获得者,他用自己的阅读、思考和实践向同学们展示了历史专业素养和师范技能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同学们作了“卓越师范生”的最佳示范。郑老师结合讲座内容,勉励同学们在追求卓越的大潮中击楫扬帆,希望同学们提升三个意识:一是自我提升、规划意识,做好大学生涯的合理规划,广泛阅读,磨砺、提升师范技能;二课程思政意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学科核心素养意识,在日常阅读、思考和教学设计中,切实加强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实施。
(稿:陈涵琳 人文学院教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