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由本科教学部组织的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巡察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教务处值周处长、国际学院教学副院长郭建玲主持,本科教学部主任助理申利国,校教学督导委员傅惠钧、叶玮、翁雪香、马洪海、高春甫,生化学院、地环学院、工学院等学院的教学副院长、教务办主任、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工作人员、学生教学信息中心成员等50多人参加。
早上7:35,巡察组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奔赴16、17、22、23、24、25、26、27幢教学楼进行巡察,并随机抽听了部分课程的课堂教学。
上午9:30,所有巡察人员集中到国际学院24幢L204会议室进行研讨。与会的各巡察小组组长、教学督导先后就本小组的巡察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青年教师和学生也分享了参加本次巡察活动的体会和听课感悟。
据各巡察小组反馈的情况,学校当前的课堂教学总体秩序优良,学生出勤率较高,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教师仪态端庄大方,教学态度认真,备课充分,能较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表现,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少教师能通过线上平台和工具辅助线下教学,丰富并拓展了课堂教学手段。但学校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个别老师或学生未能提前到教室,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某些课堂仍旧是“满堂灌”的授课模式,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在课程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贯彻落实。
参与本次巡察的几位校教学督导一致肯定,学校的课堂教学有所改善,教学改革的效果有所体现,特别是某些青年教师表现出明显的教学探索和教学改革意识,课堂教学的一些举措令人眼前一亮。但督导们也指出,教师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有效利用课堂硬件设备,注意细节问题,比如,学生不宜坐得过散,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课件的PPT每页字数不宜过多,字号不能太小,板书不能过于随意,之前的板书应该擦掉等,因为细节往往影响课堂的氛围和气场,决定了一门课的成功与否,而师范类院校的教师尤其要注意细节,因为这些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有机内容。
参与本次巡察的青年教师以理工科的为主,他们在分享体会中表示,通过教学巡察、观摩课堂、督导指导,了解到课程总体设计和每堂课教学目标的关联性,领会了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听了一些人文社科的课程和理工类资深教师的课程后,新老师们认识到,理工类的课程也可以上得生动有趣,关键看教学如何巧妙设计,如何结合生活实际,融入丰富事例和思政元素,将学生有机带入到知识的讲授中,并希望今后有更多类似的交流学习机会。
参与本次巡察的学生以女生偏多,通过本次巡察,更突出地意识到,需要就发现的课堂纪律问题主动对标改进,同时希望老师们尤其是人文社科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凸显知识的逻辑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等高阶能力。
最后,本科教学部处长助理申利国就此次巡察活动作了总结。他指出了课堂规范的重要性,认为无论教师、学生还是教学在课堂上都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建议各位老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升我校教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程度,尤其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多媒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实现跨区域、跨时空的教学;强调了课程思政的全员性,提出在“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下,要加大课程思政的覆盖力度。
本次教学巡察发现了不少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有待充分挖掘、提炼、总结,为我校落实“课程思政”,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贡献一线教师的智慧。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郭建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