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全员教研,提高育人能力,2021年11月至12月,教师教育学院以“立德树人促成长,课程思政入人心”为主题,在四个系教研室的支持和参与下,在全院教师层面开展了课程思政教研展示系列活动,以最大范围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促进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教学有效融合。
教育系安排教育必修课课程组的教师精心展示了课程思政课堂。《教育学》课程中杨新晓老师将主题定义为“奇思妙想之课程集市”,通过一堂全员参与的活动课,让学生综合运用前两周所学的关于“学校”“课程”的基本理论,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教育现实进行结合,锻炼课程设计能力,提升作为未来教师的思维品质。王洋博士的《班级经营》课程主题是班级文化建设,她在线上课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班级文化的构成、班级形象建设和问题探讨式班会流程三部分内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模拟三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堂难点和重点。同为“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教科院周森老师的《班级经营》课程从中国传统文化《诗经》和“六艺”入手,分析班级文化养成的要素;再以“班会”的设计和召开为抓手,通过“敞现—辨析—选择—生成”四个步骤的讲解,深入剖析了优质班会的设计与实施方法,并结合多个实际的教学案例,展示了风格各异的教育格调,鼓励同学做一个优雅的班级管理者。教科院于汝霜老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题是“问卷设计实操”,通过“量化研究开题报告”案例,帮助学生了解问卷的结构、维度、题项及三者的逻辑关系,理解问卷编制原理,掌握量化研究的详细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量化研究所需的实事求是、细致严谨的科研品质,并在小组合作分享、师生互动交流中,共同完成问卷设计基本流程的思维导图。
心理学系王成博士授课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以“意识与神经活动的关系”为题,讨论了意识与无意识的测量及其科学基础,并聚焦学生科学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研究伦理的教育培养。贾磊博士授课的《生理心理学》课程以“情绪及其生理心理学基础”为题,分析讨论了情绪的生理基础及其外在行为表现,重点突出学生科学素养与健康心理的引导与培养。陈双博士授课的《实验心理学》课程以“重量差异阈限实验”为主要内容,讲授了阈限的实验测量及直线内插法的使用,着力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探索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
教育技术系王小明博士讲授的《Web技术开发与应用》课程以“web课件的用户注册和登录模块”为主题展开讲解,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注重养成编写代码的良好习惯。韩中美博士讲授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课件作品赏析”为题,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及交互技术运用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学生课件作品的优缺点,并强调技术为内容服务、内容至上才是课件制作的核心。朱悦博士授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则以“希沃授课助手”为主要内容,比较了国内外同类教学软件工具在功能和易用性等方面的差异,增强了学生对国产软件的了解以及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意愿和自信。王希哲博士授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电子白板进阶功能”为主要内容,将防疫抗疫、航天工程、认识青蒿素、垃圾分类等实例整合到白板课件教学内容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实践的热情。
课程与教学系针对课程标准、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进行了公开展示与研讨。陈法宝博士的《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英语)》课程,借助微助教平台的点答、讨论等功能,引导学生基于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俞向军博士的《教育研习(语文)》课程以时代楷模陈立群校友的教育教学经历为引子,利用课堂派在线平台,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从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教科研、师生关系等维度,交流探讨教育实习中的师德体验,深度理解新时代的师德内涵。郑逸农教授结合多年的实习指导经历,面向课程系全体教师及全校教育实习带队教师,分享了在教育实习中培养师范生教育信念、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等方面的方法和经验,倡导“以带队教师信念感催生师范生信念感”,全面提升本科教育实习质量,深受与会教师好评。
在公开展示活动中,学院教师和教学督导积极参与了听课观摩,同时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深入挖掘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开展了教学研讨。教学督导刘万伦教授、《班级经营》课程负责人刘迎春老师和傅宝英老师、俞婷婕老师对于公共课程任课教师的教态、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设定、课堂氛围营造和课程思政如何设计融入等进行探讨;心理系主任李新宇老师和李锋盈老师、青年教师叶群、王小琴、孙琪等发表了听课心得;教学督导组长李鸣华教授、系主任张家华老师和青年教师蓝敏博士等开展了“课程思政与技术课程融合”的主题研讨;课程系全体老师畅谈微助教、课堂派等信息技术平台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探讨智慧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育路径与模式。
本次教研展示系列活动有效示范了课程思政与教育理论课程的全方位融合,使师生们在课程思政设计的深度、广度和巧妙度上收获了新视角新立场,在理念和行动上努力将科学思维、教育情怀、政治素养和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好“四个引路人”,培养新师范人才。
(教师教育学院教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