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人员分三个小组,分别前往体育学院综合馆、16幢教学楼和幼师学院教学楼,对当时正在进行中的课程针对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到课情况进行教学巡查,并随机抽取部分课程进行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
校教学督导副主任傅惠钧教授表示:我校教师的授课具有“师范性”和“示范性”,教学活动肩负树两代师表的重任。学校教务处让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巡察活动,实在是一个好举措。巡查、听课、评课的过程,对年轻人的成长帮助很大,师大的未来靠年轻人!目前,高校的科研对年轻人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尽管说,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教师前行的双轮、腾飞的双翼,缺一不可,但是,当教学与科研发生矛盾时,教学应该放到第一位,这不仅是大学的育人性质决定,也是年轻教师成长的规律决定的。在高校,年轻人必须首先站稳课堂,才能走得更远!况且从某种角度说,科研也是为了更好地教学。
接下来,各巡察小组成员和教学督导先后就本小组的巡察情况进行了反馈和交流。巡察体育学院综合馆的过程中,信光杰老师的篮球专修课上,通过场边的写字板画图示意进行技战术讲解,搭配场上实际演练,体现了教师的专项技术能力,技战术水平达到专修能力。查春华老师的体操课进行的是女生班的队列队形和跳箱的授课内容。学生组织整齐,分组练习认真,教师会在授课过程中组织纠错适时指导。孟召峰老师在武术课授课过程中示范到位,耐心指导,教学环境和场地布置侧重了对学生武德和传统文化的培养。如果能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指导和鞭策会更好地带动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巡察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课堂氛围不活跃,老师与学生欠缺互动,授课过程中缺少举例和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度偏弱。甚至有的老师整个上课过程中背对学生,与学生无互动无交流。即使是影视作品赏析课,以学生汇报为主,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和回答做出点评。课堂纪律方面,存在学生迟到、带早饭进教室、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等课堂纪律松散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下课前5分钟才走进教室,巡察组成员询问到的理由是“睡觉睡过头”!其次,在教师所准备的授课PPT资料方面,发现存在字体偏小、后排学生读取吃力的问题。同时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能够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互动,但因需要反复返回讲台切换PPT页面造成授课的不便和衔接不畅,建议在教学设备方面增加电子教鞭。另外,课堂质量和效率不高也是本次巡查中发现的一个问题。某些浅显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进行掌握,教师平时多多用心积累素材,课堂上引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
本次巡察活动还有一个亮点是参加巡察的学生代表也在研讨过程作了一个较精彩的发言,她对课堂教学现状的三点感受:第一感觉是课堂氛围比较死。无论是教师提问还是教师讲授,学生都死气沉沉没有什么反应。教师自己也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16幢本身是智慧教室,这个班也只有12个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教室的活动桌椅和电子设备把圆桌讨论和小组合作搞起来。虽然我们的教室很早就已经成为智慧教室了,教室的老师好像并没有变得更加“智慧”。第二是我注意到老师更多在和课件互动,而非学生。这个班的人数很少,那么师生、生生的关系和互动都会更加亲密。但这位老师却只顾着看他的PPT,很少和学生有交流。这可能是因为知识点太密集,但真正的问题是这些知识大多是学生靠自己看书就可以学会的。如果是这么浅的知识也要浪费时间读课件的话,那么学生来上课的意义是什么呢?第三作为学生我认为,浙师大是一个最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地方,可是在提出先进教育理念的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很少看到他在实施这些理念。我想教师不妨可以大胆些,更多信任学生一些,多去尝试新的方法,或许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
最后教务处徐展斌副处长就本次巡察的情况做了总结。首先本次巡查教学情况,更多的是面向教师层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希望今后的巡察也能面向行政层面提出建议,以提升教学能力。其次是上课要有目标的导向,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培养”。师范生培养的是教师,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做到言传身教。另外是授课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课程的广度是需要的,但如果只顾及广度,很多比较简单,学生自己看书即可看懂的知识在课堂上讲解就难免浪费时间。所以现在推行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于一听就懂的内容,可以采用给学生看视频等方式使其掌握,课堂上适当考核学生掌握情况,留出时间进行深度的学习。把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充分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此来获得更好的互动,兼顾难度和深度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