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课堂主要阵地,践行育人教学初心——教师教育学院第十一届教学研讨会顺利进行

时间:2022-12-12浏览:1414设置


20221279日,以学院从202210月延续至12月的教学展示系列活动开展为基础,根据学院统一部署,教师教育学院各专业教研室召开本学期教学研讨会。教学研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党的二十大”等重要精神要求,分析当前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开展交流,分享思路,谋划下一步的教学部署。各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专任教师及学院教务办老师参会。

2022127日下午,教育学专业教研室在17-70117-529会议室开展了教学研讨。首先由教研室主任陈殿兵老师、教学督导项建英教授组织召开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本专业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之后老师们围绕课程思政、本学期《教育学》公开课听评课、教育见习等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老师们一致表示,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以隐性教育机制达成“润物无声”式的间接渗透。万秀兰老师认为课程思政需提升教育者育德能力,教师既为“经师”更为“人师”,课程内容、主流价值才能自然而然地融汇一体;李润洲老师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就是一本生动的教材”,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待学生对待学问的态度,其本身就是很好的思政元素。关于教育见习的设置、与教师发展学校沟通以及作业安排等情况,在座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都提出了相应建议。

学期,《教育学》课程组展示了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13堂公开课。作为全校教师教育必修课程与基础课程,课程组全体教师备课认真、上课投入获得师生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在上半年的《教师教育课程课堂教学调研》中学生认可度凸显了课程中师生双方的“教”与“学”平等沟通、合作探究的效果。在专题研讨中,课程组组长叶亚林老师提出,现代教育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向大学生要课堂抬头率,但也要注意矫枉过正,避免把教学责任完全推给学生,教师不进行指导与点评,忽视了课堂中师生心灵的互动思维的激发是教学发生的重要形式。此外,石亚兵、梁戈、杨新晓、张玉婷、刘小柳、林凌、李佳宇等课程组教围绕教学中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翻转课堂的实施、课时数量、学生主体性发挥方面提出了很多疑问和不同看法,同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为优化课程教学献言献策


    


2022127日下午,教育技术学专业教研室的教学研讨活动在701会议室进行。活动邀请了专业负责人周跃良教授和教学督导李鸣华教授、黄立新教授参加,由教研室主任张家华老师和副主任王小明老师共同主持。

活动首先由阮高峰博士介绍混合式课程、在线课程建设、一流课程申报的背景和发展现状。随后,黄立新教授从课程评审的角度进行介绍,分享了其参与课程评审的经验,指出了目前申报国家级课程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难题,例如平台的选择与使用等。周跃良教授针对两位专家的建议和目前的客观难题谈了自己的意见,希望专业里各位老师取长补短、建立课程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第二阶段李菲茗老师、倪惠莲老师和方向老师分别从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混合式教育心理学思政教学的开展、将思政教学融入教学评价与反馈中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反思。李鸣华教授和相关参会人员就三位老师分享的内容和提出的问题交流了自己的看法。第三阶段,青年教师蓝敏和李笑樱老师分享了本学期参加教师技能竞赛说课磨课过程,从准备工作、参赛材料撰写、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拍摄需要注意的细节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介绍。与会专家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同在7日下午,心理学专业全体教师在17718会议室开展了本学期教研活动。心理学专业负责人李伟健教授、学院新任院长孙炳海教授和新任书记马莉研究员出席了本次教研活动,教学研讨由教研室主任李新宇老师和副主任贾磊老师共同主持。

心理学专业教学督导刘万伦教授先向全体老师通报了本学期课程教学的听课、评课以及学生教学反馈情况,并结合学生的教学反馈,对教师如何有效开发教学资源、课程内容重难点的讲授、翻转课堂的实施等课程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点评。第二阶段由何春红、王小琴、李华云、褚晓伟等青年老师,代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组,以“思政如何融于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如何实施开展”为题,分享交流了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中的心得体会。专业负责人李伟健教授和课程负责人姚静静老师进行了教学点评。院长孙炳海教授做总结致辞,就心理学系独立成心理学院后的专业和教学工作做了指导和展望,孙院长希望老师们继续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心理课堂教学;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心理学精品课程,积极打造浙师心理品牌。


    


    


课程与教学系于129日下午召开了教学研讨会。全系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教研室副主任陈法宝老师主持了此次活动。此前,根据学院教务办的统一部署和教研室的活动安排,陈法宝、张禄佳和高鑫三位老师分别围绕“英语学科课标与教材研究”“历史学科课标与教材研究”“人类与社会”三门课程进行公开课展示。

首先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肯定了三位老师每次上课都精心准备,采用对话式教学、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来阐释课标与教材,小组汇报、读书报告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认为三位老师都能很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多样,能够运用微助教等平台开展课堂评价和反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和合作学习。同时也希望教师能够更多利用信息平台分享学习资源和提供多视角的反馈。

课程系老师也对课标内容的学习、教材的分析、教学方式、作业设计、课堂评价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指出教学中尽可能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为他们学习课标、理解教材搭建框架。老师们建议,今后还可以结合一线教学的案例对课标进行诠释,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标在教师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方面的作用,使其对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清晰。同时需要突出学科育人目标、体现课程思政的思想,教学方式体现学科和技术的融合,方式新颖、方法灵活,在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学督导卢伟老师、陈伟强老师结合查看大家听、评课的反馈进行了总结指导。卢伟老师指出作为教师教育者,上课不能过于依赖PPT,要加强板书的示范,对师范生的板书和审美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陈伟强老师认为,三位老师的课堂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生汇报、师生互动、教师点评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同一门学科的教师加强联系,加强教学研究,围绕主题式教学加强探索,为教学成果奖的孵化做好准备。


    



经过本学期系列公开课展示和集中教学研讨,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资源应用等有了进一步的反思和提升,对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改革和教学技能竞赛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课程观摩和教学研讨参与度高,教学改革问题讨论深入,不仅提高了自身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理解,也有利于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课堂质量。


(教师教育学院教务办供稿)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电话:0579-82282402 电子信箱:jwc@zjnu.cn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 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     管理登录    旧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