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全员教研活动,提高人才质量,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国际学院2022年度课程思政系列教研活动于9月30日开始全面启动。本次系列教研活动包括教研成果汇报展示、课程思政公开课、教学研讨交流等三个主要部分。
■因材施教,以德育人——课程思政公开课
新进教师魏颖的《中级汉语阅读与写作》通过课堂讨论,与同学们分享各国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大家交流对环境保护的看法,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迫切且重要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林瑀欢老师的《朗读与正音》通过朗读作品《白杨礼赞》节选,以文中白杨树象征中华民族质朴、坚强上进、不怕困难的精神为例,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上要有力争上游的精神。赵羚老师的《中国文化通论》以“热爱运动”为课程主题,介绍了蹴鞠、武术与中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向留学生们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孙春颖老师的《语言学概论》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多种汉字标音方法,以及《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等各自的用处。通过点评同学们的课堂展示,向大家强调语言类型学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意义,鼓励同学们打开视野,了解世界语言多样性,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文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梁珊珊老师的《民间文学与叙事艺术》通过讲解中国民间歌谣,为同学们展示民间文学中蕴含的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宣炳善老师的《中国民俗与旅游》通过对汉族婚礼文化象征的讲解,为同学们展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拉近了大家与中国民俗文化的距离。刘岩老师的《跨文化交际》,由坦桑尼亚的留学生王晓乐同学以“坦桑尼亚教育”为主题,向大家展示坦桑尼亚教育的总体情况。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同学们体会到不同国家教育环境及校园文化的差异,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跨文化交际意识。郑崧老师的《外国文化通论》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俄罗斯文化,让同学们在发展道路、文化精神特征等方面对俄罗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鲁志杰老师的《汉字专题》提示同学们在教授留学生学写汉字时要注意讲解汉字的构成,汉字具有交流交际、记录信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汉字的结构复杂,但是常用字较少,所以要帮助学习汉字的留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书写汉字。常新茹老师的《中级汉语听说》以“假如我是一个残疾人”为题,让同学们进行为时三分钟的演讲展示。留学生们积极参与,以不同的视角为切入点,用真挚的话语表达了他们对残疾人深切的关怀。林源老师的《古代汉语》讲到论语开篇的三句话时,她从现实出发,利用大量举例和类比,将三句话分类归纳,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可以内化为人与自我的关系。
■经验交流,推进建设——教研成果展示、教学研讨会
9月30日下午,国际学院2021年校级一流课程结题验收会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举行。《汉语课堂教学》课程负责人王琳老师为全院专业教师介绍了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体系确定、平台与团队成员协调、素材积累准备、后续工作开展的全过程,并为大家演示制作完成的在线课程,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11月25日下午,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杨西彬老师主持召开了校级教改项目结题验收会,《中国书法与国际传播》项目负责人刘岩、《教育叙事理论视域下的〈海外汉语教学〉课程改革》项目负责人王琳两位老师向全院教师做了项目建设汇报。
刘岩老师在项目建设经验分享中向老师们展示了教改前的调研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练习书法的习惯,对书法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水平普遍较低。基于这个现状,他重新设计教学大纲,并将课程内容分为中国书法常识学习、书法训练和技法学习三个有机板块。在教改实践中,刘岩老师将汉语教学和书法教学相结合,从书法文化认知、书法技能体验、书法国际传播三个维度展开,以培养学生成为能把中国书法讲好、传播好,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意识、深厚中国文化根基和书法 功底的汉语教师。刘岩老师还向大家展示了教改的成果,组织书法比赛,编写《中国书法与国际传播》课程大纲,完成《中国书法百名书法家》(中英文)初稿等。此外,还对不同年份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强调在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国际中文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王琳老师在汇报中向大家阐明了“教育叙事理论视域下的〈海外汉语教学〉课程改革”教改项目建设的初衷和理念,借助教育叙述理论视域,再现教学中的真实情境。为了达成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教学目的,他对原来的课程大纲进行了调整。而在教学过程中,王琳老师又将汉语传播与“海外学生”这一特色相结合,丰富原来的课程内容,新增内容包括:孔子学院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海外中小学教育理念与教学、海外汉语教学视频及教学案例分析等等。此外,王琳老师从课程性质出发,提出了该课程的综合评价要求,即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通过一个完整的叙事案例,从而更全面地展示课程学习的成果。
校级教改项目结题验收会后,与会教师就《中国书法百名书法家》(中英文)中书法家的选择、书法课程开设形式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并引出诸多话题,研讨会成为一场精彩的学术沙龙,各位老师就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交际、书法教学等专业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对话探讨,围绕结题教改项目总结经验、分享见解,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独具匠心、精益求精的教研态度,也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学院的专业发展与建设。
(图文收集:金梦唯、华梦雨、杜妍琪、鲍艳阳、何简、冯艳,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教务办2022年12月31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