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立德树人理念,推动和促进课堂教学创新,4月20日至26日,人文学院开展了“上好一门课”教研活动周。本次活动周共有28位青年教师开设公开课,组织教学研讨会8场,参加听评课教师达130余人次。
在历史组评课会上,教学督导周旭东指出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教态略显紧张的问题,并结合自己授课经历,鼓励青年教师在授课时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建议教师合理把控语速、注意轻重缓急。教学督导桂栖鹏强调,教师要在考虑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将授课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开展灵活教学。
针对此次教学公开课,文艺学、比较文学组一致认为以肖炜静为代表的青年教师进步明显。结合去年公开课表现,郭晓霞评价肖炜静此次授课效果良好;刘婧文的外国文学课程课堂互动意识强,时间分配可适当调整。
在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评课会上,吴翔宇强调,基础课可以有多样的具体教法,但重点是要落到实处。“口子应该小一点,不要太大。”教学督导傅惠钧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策略地选择重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基础课应落到实处,并期待教师能够“在语言的层面透视文学的本质”,拓展学生思路,助力学生成长。
古代文学评课会上,教学督导高玉海结合个人授课经验,提出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心里有东西,上课才能有底气”,“上课就是投入精力的体力活经验是不断地积累的。”慈波指出教师应把上课放在第一位,重视备课、授课的过程,认真对待课程。
语言学、文献学组听课教师经过商讨,一致认为韩续和王倩的课程内容丰富、框架完整、思路清晰。其中,韩续的课程具有三大亮点:课程内容兼具大众性和艺术性,教态自然,普通话准确度高。傅惠钧评价韩续上课节奏把握得当,饱含激情。姜其文的课程内容含量大,层次明晰,举例部分可进一步斟酌。
本次教研活动周进一步推动学院青年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并整体提升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人文学院教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