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一流专业的内涵建设,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培育更多卓越人才,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于8月18日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动画三个国家一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会议特邀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原常务副主任、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站长、浙江大学刘力教授,教育部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洪秀敏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兼动漫游戏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主任昝飞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特殊教育学系主任王庭照教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影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杭州首批“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杭州阿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马舒建董事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沈颖洁等7位校外专家莅临指导,担任评审专家。学校教务处处长陈敏教授应邀出席,学院领导班子,学院教指委委员,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各科室、各系部负责人以及各专业骨干教师等50余人参加,学院党委书记吴善波主持论证会。
会议伊始,吴善波书记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在新时代重大形势变化和挑战下,希望专家们为三个专业问诊把脉,建言献策。接着学校教务处处长陈敏教授致欢迎辞,她衷心感谢专家们于百忙之中相聚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并简要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学情况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希望本次论证将进一步助推学前、特教、动画三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接下来进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报与专家现场评议环节,论证专家组组长刘力教授主持现场论证,他指出学院更名就是专业发展的变化和体现,同时提出论证需要思考的七大问题。
首先,学前教育系主任邹群霞汇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她主要从学前教育专业概况、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学前教育专业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汇报。在简要介绍了学前教育专业7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她强调了深厚的办学基础,详细阐述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新模式,聚焦专业能力,整合个性化发展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凸显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她着重汇报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关注学生专业素养、反思能力和实践行动能力,基于三级认证,聚焦生源危机,明确目标指向,培养卓越的“学前+”专业人才。
紧接着,特殊教育系主任谢东杰汇报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他在介绍了特殊教育专业概况之后,详细讲解了以“复合型”特殊教育人才培养为优势和特色,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重点调整相关课程,对标专业认证,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然后,动画系主任王晶汇报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她从专业建设简况出发,梳理了专业的发展进程、学科支撑、课程与教学等总体情况,重点强调了动画专业植根我校儿童文学、儿童教育深厚的学科土壤,形成以“儿童动画”为标志的独特基因。以产、政、学、研结合的专业特点,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突出实践性,从学分、课程、方向设置等方面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在听取三个系主任汇报之后,论证专家们结合前期人才培养方案的审阅,相继发表意见和建议。
与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各专业描述与定位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目标定位清晰准确,特色鲜明。并能围绕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按照教学课程板块设置课程,层次清楚,并能与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呼应,显示了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凸显了课程内容与方法的国际化且富有创新性,凸显了学生中心的培养理念。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多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充分表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所具备的长远眼光。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一些建议:相关专业需要深入研究和借鉴国际发展动态,剖析新形势下未来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讨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持矩阵,优化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同时,鉴于专业异地办学的实际情况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希望学校层面能够给予更大的政策或资源上的支持,助力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专家们各自充分发表意见之后,论证专家组进行了商议,宣布了论证结果并签署论证意见。
最后,学院院长曹漱芹教授致答谢辞,对专家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指出培养方案是教育思想的基石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蓝图,我们的初心是以专业特色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创优争A。专家的建议带给我们五点启示:一是今后学院的培养定位要更加清晰,应该更宽泛一些,不应局限于幼儿教师和特殊学校教师,而是与儿童相关事业的教育工作者;二是个性化课程,专业方向课设置后如何有效运行?系部要制作选课办法,提供支撑运行;三是进一步强化目标、课程与培养环节的高度一致性,这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四是全实践实现迭代升级,以场景化、多元化,打造全实践2.0版;五是加强学校和企业的产研结合,相互助力培育出更高级奖项,树立高层级品牌,产生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回报社会。她强调大家要认真梳理,深刻反思短板与不足,力求更好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精准施策。
学院将以本次专业培养方案论证为契机,进一步研磨,力求以国际视野,对标三级认证标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推动人才培养更上一个台阶。
(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