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落实“中非达累斯萨达姆共识”,助力我校区域国别学登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5月15日,2024年非洲区域国别学本科实验班招生宣讲会在浙师大老文科楼顺利举办。教务处副处长徐展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林子赛、初阳学院副院长宋清秀、以及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党委书记王珩、副院长徐薇出席,来自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等8个学院120余名本科生参加。宣讲会由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辅导员廖思傲主持。
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作主旨演讲。他指出,青年应立志将知识与实践相连通,立足大地、知行合一,只有在行走中去观察,才能做成真正的学问,才能度过有价值的一生,浙师学子应借助非洲研究院的国际化平台,走出去、去非洲、观世界。刘鸿武院长强调,“浙师大非洲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始终坚持围绕中非浙非国家战略与省域现代化发展战略,实施‘六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撬动学科学术服务战略发展‘两头能落地,中间挑得起’。创立非洲区域国别学本科实验班旨在实现一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涵养优质生源、培育后生力量。”
教务处徐展斌副处长讲述了学校与非洲研究院创立本科实验班的初心,以及培养目标。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非洲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将为非洲区域国别学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子赛副院长指出,只有跨界融合、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而这正是非洲区域国别学本科实验班的创新背景所在,学生们应抓住机遇、抓住平台。
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副院长徐薇详细介绍了本科实验班与学院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强调学院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全面的培养模式,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学生代表发言环节中,博士生曹峻烽分享了他跟随导师刘鸿武教授行走非洲的经历体验。首届本科实验班学员严宇康同学则介绍了非洲研究院这一平台提供的丰富学术资源。宣讲会最后,前人民日报非洲中心分社记者、前人民网主持人吕强主讲题为《远行的意义——在非洲的1123天》的专题讲座,向同学们生动地分享了自己在非洲工作期间的见闻与感悟。
(文字:廖思傲 非洲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