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第十三届全员教研活动展示周启动会,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场景、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设主会场,各学院设分会场。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党委副书记邱利民出席启动会并作主题发言,会议由副校长李盛主持,各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务办主任、专业/系主任参加主会场。
PART 01
主题发言
邱利民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迭代,人工智能正在引领新一轮的全球性技术与社会变革。在高校,人工智能正以精准、高效、个性化的模式,逐步突破传统的束缚,高校的人才培养形态、教育教学形式都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重塑。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积极探究高等教育的育人规律,赋能教育质量提升,持续激发立德树人的生命力,是高校办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聚焦第十三届全员教研活动展示周的主题,邱利民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的机遇与使命,既要认识人工智能对教学创新的意义,也决不能忽视智能教育变革中的价值引领。介绍了近期学校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行动举措,并指出学校要不懈探索改革路径,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PART 02
专题报告
报告1
本环节邀请了物电学院蒋敏兰副院长作题为《<电路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
蒋敏兰介绍了电子信息类核心基础课程《电路分析》的建设历程、教学团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课程思政等的基本情况。对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师的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建设数智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结合所建《电路分析》数智课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超星泛雅平台建设数智课程,并从教师端和学生端对如何利用平台助力智慧教学进行了功能介绍和演示。
报告2
本环节邀请了地环学院龚迪嘉老师作题为《<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数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
龚迪嘉以数智时代“德才兼备”的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为背景,以《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为例,深入剖析了传统工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狭”“标”“散”“单”四大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思路。从教学大纲修订、MOOC建设、基于MOOC的教学实践三个视角,详细讲述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业评价的重构,以及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的改革尝试。
报告3
本环节邀请了教育学院杨新晓老师做《<小学班级经营>数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
杨新晓以《小学班级经营》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建设中搭建图谱、挂载资源、训练AI的工作,展示了数智课程的各项内容,对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进行全面升级的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助力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差异学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全员教研活动是学校的优良传统,从2011年起至今已连续开展13年。本届“全员教研”旨在通过集中开展经验交流、学术研讨、教学观摩、汇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总结凝练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和更优质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