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二届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项目评审答辩的通知

时间:2024-11-30浏览:1648设置

各学院、部门:

根据学校第十二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安排,学校拟开展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项目现场评审答辩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答辩项目

根据前期网评成绩从高到低遴选24项教学成果奖项目参加现场答辩,并评出5项特等奖、15项一等奖。现场答辩项目名单详见附件。

二、时间地点

时间:12月9日(周一)下午13:30

地点:16幢202

三、答辩安排

1. 答辩顺序。由进入答辩名单的项目负责人(可委托项目成员)在12月9日上午8:30-9:00到行政北楼230参加抽签,确定答辩顺序。

2. 答辩汇报。项目组采用PPT进行汇报,每个项目围绕教学成果总体情况、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成果创新点、推广应用情况汇报7分钟,专家提问交流时间3分钟。

    3. 材料补充要求。各项目组请于12月5日下午17:00前将成果推荐书和成果总结及支撑材料(一式7份)补交到教学科(行政北楼230),汇报PPT于12月8日17:00前发送至jxk@zjnu.cn,联系人:刘丽云,82282523。

    4. 其他说明。学校将综合网评成绩和现场答辩情况结果确定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名单,并按照答辩结果排序择优推荐申报新一轮省级教学成果奖,请各项目务必认真准备。




    附件:参与现场答辩名单

序号

成果名称

项目负责人

学院

1

“全球视野、平台创教、数智驱动”的跨境电商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陈宇峰

经管学院

2

内涵式发展:“形势与政策”融媒体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朱毅峰

马克思学院

3

“四个一体化”打造大中小学思政教育 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王锟

马克思学院

4

大中小学共同体建设与教师发展十年探索

林一钢

教育学院

5

从规制走向自觉:“师德养成”四个“转向”教学创新实践

项建英

教育学院

6

思创引领 研创共生 赛创融合 师创传承——教技专业创客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王小明

教育学院

7

需求导向·数智赋能·服务育人:培养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卓越师资的实践改革

孙炳海

心理学院

8

生涯贯通、终身支持、互融共生: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新生态的探索与实践

赵一仑

儿童教育学院

9

学前教育人才综合艺术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于淳

儿童教育学院

10

聚焦儿童、四方协同、创研赋能:师范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差异化路径探索

王晶

儿童教育学院

11

地方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丽泽新育计划”三十年探索与实践

葛永海

人文学院

12

思政引领•科教融合•文化铸魂:地方师范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多维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殷晓杰

人文学院

13

指向教育创新的英语师范生教研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骆传伟

外语学院

14

高师院校传统音乐特色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汪静一

艺术学院

15

德道技贯通,才学识共育:地方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卓越教师与拔尖人才“一体双轨”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杨敏波

数学学院

16

“智能引领,双轮驱动,多维共建”- 专业+AI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浙师模式

蒋云良

计算机学院

17

面向高师化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一基二核三功能”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与成效

乔儒

化材学院

18

以交叉融合导向的地方高校环境前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林红军

地环学院

19

“一带一路”中文国际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王辉

国社学院

20

社区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实务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尹木子

国社学院

21

《第二语言习得A》课程混合式教学5年探索与实践

鲍蕊

国社学院

22

“中非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知华友华”国际学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毛锡龙

国际处

23

“四化融合 全程融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蒋永华

行知学院

24

“新文科”背景下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英语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践

邵艳春

行知学院

 

教务处   

2024年11月30日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电话:0579-82282402 电子信箱:jwc@zjnu.cn
Copyright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 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     管理登录    旧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