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体系深度融合,探索新时代教师教育创新路径,现启动2025年度“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改革重大项目招标工作。本次招标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的关键领域,共设1个总论项目和5个细分领域项目,面向校内专家团队开放申报。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目标
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教育需要重构教师能力,并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从而解决传统教育中的痛点问题,打造具有示范性、前瞻性的“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改革方案,为教育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例。
二、选题方向
(一)总论:“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的理论体系与战略路径
研究重点: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的变革逻辑、政策框架、伦理风险及发展路径。
预期成果:
1.理论创新:形成战略研究报告、政策建议及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构成果;
2.课程转化:编制《人工智能+教师教育》课程大纲及教学资源包(含伦理风险案例库)。
(二)人工智能赋能学生研究(细分领域一)
研究重点: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需求,基于AI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学生认知状态诊断与干预。
预期成果:
1.理论创新:发表学习者认知画像构建方法论等高水平论文1-2篇,构建智能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2.课程转化:编制《人工智能赋能研究学习》课程大纲及教学资源包,设计师范生“AI学习分析”实训项目,融入教师教育实训环节。
(三)人工智能驱动的课程与教学内容重构(细分领域二)
研究重点: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标准定制教学内容,AI支持的课程动态生成、学科知识图谱构建、跨学科资源整合。
预期成果:
1.理论创新:建设学科知识图谱构建标准,形成《AI+课程开发指南》;
2.课程转化:编制《AI课程设计》课程大纲及教学资源包,提供2个中小学学科AI课程设计的精品教学案例、智能备课工具及跨学科资源包。
(四)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学过程创新(细分领域三)
研究重点:探索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AI辅助教学决策、课堂行为智能分析、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机制。
预期成果:
1.理论创新:制定师范生AI能力标准;
2.课程转化:编制师范生《AI课堂诊断实务》课程大纲及教学资源包,配套教学行为分析数字画像工具及AI教研工作坊方案。
(五)人工智能支持的班级管理(细分领域四)
研究重点:AI技术支持的班级动态管理,如学生行为分析、班级氛围智能诊断、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班级管理数据的隐私保护与伦理规范。
预期成果:
1.理论创新:构建“AI+班级管理”行为分析与决策模型,发表班级管理智能化理论框架;制定《AI班级管理伦理指南》,明确数据使用边界与责任归属。
2.课程转化:编制师范生《智能班级管理实务》课程大纲及教学资源包,包含AI班级管理工具操作、学生行为数据分析案库。
(六)人工智能赋能的实践教学(细分领域五)
研究重点:构造AI技术支持的教师教育大模型原型;建设师范生教育实践知识库;研发师范生教学问题病例库。
预期成果:
1.理论创新:发表教师教育大模型原型或知识库构建的高水平论文1-2篇。
2.资源建设:建设教师教育大模型原型;构建师范生教育实践知识库;研发师范生教学问题病例库。
三、立项流程
(一)即日起至4月20日,申报团队填写《2025年度浙江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改革重大项目招标书》(见附件),电子版发送至jsjyk@zjnu.cn,纸质版(以单位名义申报的,需加盖单位公章,多家单位联合申报的,加盖第一负责单位公章)交至教务处教师教育科。
(二)4月20日-5月10日,教务处组织项目评审论证,并公布立项情况。每个招标选题原则上只确立1项中标课题。资助强度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为每项15万元(含教材和线上课程建设费用),按照浙江师范大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管理,研究周期为立项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0日。
附件:2025年度浙江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改革重大项目申报书.doc
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
202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