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2022级97名本科生,在教学副院长贾磊、学术副院长兼心理学系主任谢瑞波,以及詹沛达、王小琴、郑阳、滕静等专任教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融合高校学术浸润与基础教育一线实践的多元见习之旅。
一、高水平师范大学访学
(一)华中师范大学访学
5月20日,由贾磊副院长带队的19人师生团抵达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受到副院长赵庆柏教授及多位资深教师的热情接待。两校学生围绕学术科研、专业竞赛、考研规划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浙师学子还走进龚少英教授的《教育心理学》与牛更枫教授的《青少年网络心理学》课堂,通过案例分析参与互动教学。
在华中师大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刘威、唐登芳、李沁园和夏珺等老师详细介绍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系统、核磁兼容脑电系统等设备的原理与应用。脑成像中心“儿童友好化”的设计理念给师生留下深刻印象。
师生一行还专程拜访了我院退休教授、国内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钟思嘉教授,聆听其“心理咨询需以使命感和价值观为引领”的教诲。参访湖北东方明见健康研究所时,“扎根社会需求、保持专业敬畏”的理念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
(二)湖南师范大学访学
5月27日,谢瑞波教授率14人代表团赴湖南师范大学开展4天访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丁道群教授等专家出席交流。专业层面,双方围绕学科建设、实验室优化、青年教师发展等议题展开务实探讨;学生对话聚焦课程体系差异、职业发展路径等,湖湘学子分享的“社区心理服务体系构建”案例,为浙师学子拓展了社会服务视角。
在范伟教授带领下,师生深入心理学系重点实验室,学习一流实验平台的管理规范。期间拜访了钟毅平教授等专家。在实验室和专家访谈中进一步深化了专业认知。
二、三地中小学实践
在高校访学的同时,2022级本科生分赴金华、温岭、义乌三地中小学实践基地,完成从课堂到讲台的角色转换。
(一)课堂观察与学情分析
作为“课堂观察员”,见习学生细致记录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分配、情绪表达与社交模式,将《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与鲜活个体一一对应,深度理解学情差异。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践
各见习组在实践校指导老师的手把手带领下,精心设计反复打磨,尝试开展了以“情绪管理”“挫折应对”“人际交往”等为主题的教学,在实践中提升课程设计与授课技巧。
(三)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实践
在实践校心理教师指导下,见习学生走进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各校心理中心的建设与运作流程,尝试和学生个案开展倾听、提炼信息、形成咨询框架,同时设计和开展了若干主题的团体辅导。
(四)深度参与教研活动
见习组在各实践校观摩一线教师将教育政策、前沿理论与校本实际结合的课程、活动设计与相关教学研讨,切实体会心育工作落地的实践智慧。
(五)5・25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策划
通过游园会、心理剧、工作坊等形式,见习生深度参与、设计和实施了各校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关爱自我,提升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理论到实践的角色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将知识转化为问题解决能力的练兵场,系统锻炼了心理活动策划、课程设计、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等核心专业技能。
三、见习交流会
6月6日,2022级见习交流会召开,来自24所实践校的见习组代表分享了见习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心育活动及导师指导经验,同学们结合亲身经历畅谈实践感悟,为2023级本科生的后续见习提供了直观参考,也让全体学生对专业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此次教育见习,2022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形成了“学术理论-科研实践-教育应用”的闭环体验,既深化了对心理学学科的认知,也对教育一线有了生动直观的了解,为后续的职业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心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