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建设,以评促建,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层次,日前,浙江师范大学组织了第2-3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校内自评。至此,3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部完成校内自评验收,总体自评优秀率达88.23%。
本次参加自评验收的为2021-2022年立项的2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涉及经管学院、法学院等12个学院。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学校以“对标对表、重在实效”为原则,以自评总结报告、指标量化考核为主要方式,从多方面对专业建设点进行评估检查,其中立项以来的专业要素建设、学生素质提升、毕业生就业深造等方面是重点考察指标。在总结基础上,还组织校内外专家现场考察评审,把脉开方,发现建设薄弱点,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经过细致全面检查评估,20个专业专家评审认定为优秀,优秀率达95.2%。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国家推动“四新”建设,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本为本”,多方举措,大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建设。一是完善顶层设计,2023年出台《浙江师范大学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以需求为导向,以“四新”建设为引领,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专业,促进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良性互动,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集群优势,形成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二是加强动态监控,2025年5月学校审议通过《浙江师范大学专业监测与调整办法》,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学科竞赛等多个维度确立专业评价与考核规则,专业过程性监控和动态调整更趋科学优化。三是加大支持力度。每年设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专项经费,为专业内涵发展提供稳定支持;设置一流专业综合教学改革项目,深入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未来,学校将紧密围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探索一流专业建设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机制,全面推动一流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