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课程育人质量与教学实效,近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思政课教学中心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3门课程分别召开集体备课会。各教学中心全体教师参会研讨,凝聚集体智慧,为新学期思政课高质量开展筑牢基础。
9月11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率先召开备课会,聚焦上学期教学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展开深度研讨。会议针对理论讲述准确度、专业理论前沿动态、新课标对接等关键议题,系统梳理各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完成教案修订工作。同时,通过“资深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共成长”的交流机制,有效弥补教师个体知识盲区,统一 教学标准,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与时效性。
9月19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心在16-706会议室召开备课会,以“优化课件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为核心主题。全体教师围绕10讲课程内容逐节研讨,从教学逻辑梳理、案例素材补充、课件呈现优化等方面形成共识,完成现有教学课件的全面修订与升级,为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9月28日,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心召开集体备课会,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及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心全体教师参会。会上,教师代表围绕《高等教育》《外交专题》开展教学展示,重点研讨“如何将新时代伟大实践融入课堂”“如何用好用活精品案例与优质资源”等议题,提出依托浙江师范大学鲜活实践、以师生身边故事传递宏观理论的教学思路。马克思主义学院徐颖书记强调,教师需严守政治底线,以“热点导入—理论阐释—价值引领”逻辑激发学生思考;要以“八个相统一”推进教学改革,借助AI技术赋能课堂,打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切实增强课程吸引力与针对性。
此次系列集体备课会,不仅整合了各教研室的集体智慧,明确了新学期思政课教学方向,更展现了学院思政课教师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育人风貌。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集体备课机制,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