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的能力,推动智慧课堂提质增效,10月31日下午,教务处在24幢203举办了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与应用交流工作坊。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围绕智慧课程理念、建课经验和AI工具实操展开,助力教师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务处副处长乔思辉、超星公司课程经理马汉武出席,校首批数智课程团队成员等170余名教师参与本次工作坊。
副处长乔思辉指出,当前智慧教育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教师要主动跟上智慧教育教学的浪潮,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主动学习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教学提质增效,助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升级。
超星公司课程经理马汉武作了题为《AI赋能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专题报告,系统阐释了智慧课程的概念,通过对比传统教学和智慧教学,结合“学在浙师”平台,现场演示讲解了超星AI工作台在教学中的多场景应用,重点展示了AI出题、AI批阅、AI实践、任务引擎等功能如何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全链路需求,有效提升教师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受到广泛关注。

在课程建设经验的分享阶段,首批数智课程负责人代表国社学院夏炜、工学院徐晚秀和教育学院逯行依次分享。
夏炜聚焦AI工作台的核心功能,重点围绕AI出题、AI组卷及AI实践三大模块展开,从AI出题的知识点匹配,题型设置到AI实践的任务场景搭建、学生结果反馈等,,一步步拆解这些AI工具的使用流程,思路清晰,介绍详尽,让在场教师直观感受到AI工具为教学减负的实际价值。
徐晚秀以智慧课程《工程制图一》为例,分享了如何借助知识图谱工具精准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她以绘制一张图纸为例,详尽介绍了教师如何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完成率和掌握率,为教师了解班级学生学情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高效可行的路径。

逯行结合自身教学研究历程,讲解了智慧课程建设为其带来的三重支撑,一是学习数据可溯源可保存,二是AI工具解决了以往实践场景落地难、评价难的问题,三是任务引擎开展项目式教学为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
工作坊最后设置实践操作环节,超星公司技术团队的指导下,老师们现场体验了学科AI实践创设和任务引擎创建的工作流程,进一步强化了对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功能的感性认知和操作技能水平。
本次工作坊内容充实、注重实效,为推进我校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