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名称

精密驱动与检测工作室

负责人

温建明

院系

工学院机械系

工作室指导教师

姓名

职称

专业

李建平

博士/讲师

机械

马继杰

博士/讲师

机械

 

博士/讲师

机电

 

硕士/实验员

机械

 

 

 

 

 

 

工作室简介

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压电精密驱动技术;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及其医工学应用。主要基于惯性驱动原理、尺蠖驱动原理以及磁流变控制原理,设计制造了系列化的压电精密驱动装置,能够实现微纳米级的精密定位工作,可广泛应用于超精密加工、精密光学仪器、生物细胞显微操作等领域。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及其医工学应用主要开展基于生物电阻抗谱的检测与成像技术,属于国际前沿热门课题;目前,工作室以成功实现在人工脏器血栓、红细胞凝聚等方面的应用。指导教师队伍累计发表SCI论文30多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多项,有较强的学术指导能力。

工作室负责人温建明博士已指导3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其中多人于日本东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继续硕士、博士阶段学习。目前,学生已发表了学术论文18篇,其中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SCI一、二区论文。此外,学生申请专利达50多项,包括发明专利20余项。工作室每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习/学术竞赛,已成功立项国创、新苗12项。

精密驱动与检测工作室场地以3-407室为主,以3-104室为主体的实验室(80平米,包含40平米超净间),配套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三维激光测振仪、高频阻抗分析仪、微纳米光刻系统、高精度显微成像系统等专用设备(累计各类科研设备投入近500万元),为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工作室形成了以研究生为组长,本科生为主体的三个小组:磁流变驱动组、惯性驱动组及生物检测组,采用组长负责制,梯队分明,职责清晰。

1)科研条件

院校非常重视精密机械与智能结构科研团队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办公及实验室面积 1000 多平方米,已投资 800 多万元购买了试验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等 40 余台套。充分保证进入本工作室的学生有条件接受各类专业器材学习与训练,提升自身动手操作能力。

2)研究团队

工作室研究团队由温建明带领的五名教师组成,多人具有国外留学/访学经历,与日本东京大学、千叶大学、日本产业综合研究所、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3)研究方向

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压电精密驱动技术;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及其医工学应用。主要集中于采用惯性驱动原理、尺蠖驱动原理以及磁流变驱动原理,设计制造了系列化的压电精密驱动装置,能够实现微纳米级的精密定位工作,可广泛应用于超精密加工、精密光学仪器、生物细胞显微操作等领域。

 

4)指导学生

学生已发表了学术论文18篇,其中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SCI一、二区论文。学生申请专利达50多项,包括发明专利20余项。工作室每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习/学术竞赛,已成功立项国创、新苗12项。

5)团队使命

工作室以“学会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树立远大理想、追求卓越人生”为团队使命,以使命为标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做人做事道理,真正地将学生培养成为对人生有理想、对社会有贡献、对科学有追求的合格毕业生。工作室形成了以研究生为组长,本科生为主体的三个小组:磁流变驱动组、惯性驱动组及生物检测组,采用组长负责制,梯队分明,职责清晰。工作室每周五晚七点举办大组会英文汇报,充分提高国际化视野和英文沟通表达能力,并定期举办团队建设活动:长跑、飞盘、足球、聚餐等等,增强学生团队意识。